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,4年來,在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引領下,各國合作意愿日益增強、合作領域不斷擴大、合作層次不斷提升,拉動各國經濟增長、促進產業合作和技術傳播,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。2014~2016年,中國同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,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。中國企業在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,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。沿線國家的產品、技術、服務、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,“中國制造”、“中國建設”、“中國服務”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歡迎?!耙粠б宦贰背h已經深入人心,“朋友圈”越來越大。
??
作為受益“一帶一路”戰略最大的行業之一,未來,建筑業的變化將令人耳目一新。
??以“政策溝通、設施聯通、貿易暢通、資金融通、民心相通”為主要內容的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其中,與建筑業關聯最大的是“設施聯通”。從建筑業企業的角度來看,目前,行業最大的變化是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超越房建,成為了最大的市場。除了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外,僅亞洲地區,未來10年每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就有8000億美元,建筑業蓬勃發展的未來可期。
??在基礎設施建設唱“主角”的背景下,建筑業全面轉型已成為當務之急。由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型、由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轉型、由單純以施工為主業的企業向國際型工程承包商轉型……建筑業核心競爭力打造的內在要求,在呼喚全行業行動起來,在改革轉型中做大做強,全面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大戰略。
?
??習近平主席強調,要將“一帶一路”建成和平、繁榮、開放、創新、文明之路。這是中國的倡議、中國的承諾,也必將成為“一帶一路”務實合作的重要指引,給參與國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和切實利益。作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重要實施載體,建筑業企業如何作出應有的貢獻、實現快速發展,是每一位建筑業同仁都應該思考的問題。
??
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要順勢而為。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4年來豐碩的成果表明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順應時代潮流、適應發展規律、符合各國人民利益,具有廣闊前景。此次論壇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,達成了多個項目初步合作意向,提出了一系列合作舉措。企業要緊跟國家政策導向,積極發揮全產業鏈優勢,增強配置全球資源、經營全球市場的意識和能力,擴大海外市場空間和營運規模,全方位、立體化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力爭在國際化競爭中取得領先優勢、長足發展,助力國家“朋友圈”做大做強。
??
堅守“一帶一路”建設要立足基點。
習近平主席強調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國際合作要繼續把互聯互通作為重點,以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為引領。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是人見人愛、人爭人搶的“香餑餑”,企業須以更加開闊的視野、更加積極的姿態、更加進取的精神去爭取。企業應堅持“一切圍繞于項目建設、一切服務于項目質量、一切服從于項目安全、一切衡量于項目口碑”的建設理念,創新適用不同國別的國際合作模式和融資體系,融合國內外的項目操盤經驗,打造精品項目、百年工程,擦亮企業項目建設、海外發展的國際品牌,努力把政策優勢變為項目優勢、把項目優勢變為發展優勢。
??
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要互利共贏。
計利當計天下利?!耙粠б宦贰苯ㄔO是國家新時期擴大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,也是繁榮世界經濟、互利共贏的“中國方案”。這要求企業不僅要“走出去”,還要堅持共商、共建、共享,真正“融進去”,把自身發展與項目所在國家的繁榮、人民的需求相結合,與其構建發展共同體。只有如此,企業利益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障。特別是在海外拓展中,企業應大力推行屬地化戰略,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,逐步提高當地用工比率和人員收入,注重當地人才的培養,為其未來發展提供人才支撐。同時,要大力推行綠色文明施工,保護當地環境,既要為當地創造“金山”,也要留下青山。
??深化產能合作 服務“一帶一路”
??9天簽約3個項目,斬獲150億元合同額?!耙粠б宦贰眹H合作高峰論壇閉幕后,中國鐵建海外訂單紛至沓來。常言道:“功夫在詩外”,伴隨著“大海外”戰略的鏗鏘足音,中國鐵建海外市場經營一路郁郁蔥蔥:從“借船出?!钡健霸齑睾!?,手握159個在建項目、170億美元的合同額;從“單打獨斗”到“強強聯手”,全產業鏈協作共贏的“亞吉模式”正成為國際產能合作的典范。以此為契機,中國鐵建“走出去”的步伐越發堅定、穩健、有力。
??
發展是多維的,更是系統的。
從整個基建行業發展態勢來看,尤其是在對標國外優秀建筑施工企業的過程中、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,我們還須在體制機制、合作方式、技術標準兼容等著力點上進一步提升能力和水平。當下,企業尤須保持“日拱一卒”的恒心與韌勁,在“一帶一路”的框架下,推進共建共享、共生共贏,使各項工作落地開花。
優化產能布局?;A設施建設是產能合作的龍頭,肩負著引領和帶動富足產能、優勢產業“聯合出?!钡闹厝?。企業要以工程總承包為切入點,帶動設計咨詢、工程施工、裝備制造、運營管理等全方位技術、設備和標準“走出去”,鞏固提升企業在產業鏈、業務鏈中的地位。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運營一體化進程。在國際產能合作的視野下,重新審視產能資源優化、要素配置、市場開發等環節,穩妥開展海外并購重組、投資管理、礦產開發等業務,實現“汗水建造”向“智慧創造”的價值嬗變。
??
推進產融結合。
據初步估算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基建投資總規模達6萬億美元。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增長空間,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資金缺口,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周期長、回報低、融資難等固有問題也將更加凸顯。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對接政府部門、金融機構,把發揮外部資金、資信優勢與內部技術、人才優勢結合起來,積極探索實踐“工程承包+融資”、“工程承包+融資+運營”等合作方式,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速落地。還要以“聯合投標、股權投資、混合產權”等更加靈活的模式,煥發攜手聯建的活力,形成“利益共享、風險共擔”的產融格局。
??
培育產能市場。
“一帶一路”涉及國家地區眾多,經濟發展程度多樣,地緣政治環境迥異,技術標準、法律體系不一,市場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不言而喻??陀^的環境要求企業必須不斷積蓄市場分析、投融資管理以及國際項目管理運營經驗,特別注重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、金融機構,以及國內同行“聯合出?!?,促進優質產能市場深度發育。要靠屬地化戰略“走進去”、“融進去”,強化與當地優秀企業競合共贏,打造利益共同體,注重發揮境外經貿合作區集聚效應,推進優勢產能與當地市場深度融合。